iOS在用户交互方面的严重缺陷的随手记录

某君…病…已早愈,赴某地候補矣。…日記两册…謂…當日病狀…語頗錯雜無倫次,又多荒唐之言 ————魯迅《狂人日記》

这是一篇iOS痛恨者手记,作为普通使用者的身份,使用iOS系统时的抓狂之处的记录,及一些相关展望与设想,作者自以为在电子数码产品、互联网产品的方面有一定的经验。

难用返回键,兼及使用iOS设备的历史

与iOS设备的初识已经是以前的事情,大概是2010、2011年的样子吧,那时还是智能电子设备的蛮荒时代,周围有数个iPhone手机狂热爱好者,于是有了对iOS最简单粗浅的的体验,那个Home键,当时的想象里一直以为那个硕大无比的Home键是返回上一步,大概这种想象来自于Nokia手机里返回键的经验——于是每每在需要返回时点到的Home键(因为没有别的键可以点),这种抓狂可想而知,于是每每因此被嘲讽。

这就是对iOS最初的痛恨,难用的返回键(返回上一步/上一页的功能)。

于是,了解到iOS的返回键是屏幕右上角的那个小于号符号 “<” ,当时的手机屏很小,单手操作时,点击返回键,虽然距离稍远,也还能接受。但,坚持认为,与Nokia或Andorid的屏幕下方的返回按钮相比,左上返回键不方便。

不可否认,这种看法延续扩展着,形式了成见,一直持续到现在的2025年,并且相信,还会一直持续下去。

2016年,买了个iPad mini 4,这是真正的使用iOS的开端。(此前一年还买了 Mac Book Air,作为便捷电脑使用,就是那个流行上网本的年代。)使用iPad屏幕很大,基本没有单手操作的可能性,所以左上角返回键难用的问题,并不明显;而且这时的iOS左上角增加了返回前一应用的功能,这绝对是个好评的改进。

2025年,买了个iPhone 16e,就是相对最廉价的iPhone,缺点很多,但整体是适合需求的。新手机免不了一番设置,经过几天的深度使用,对返回功能加深了很多认识,iOS的返回功能太混乱了。

混乱的返回功能

前面所述的返回键,是返回上一页面、上一步骤,除此之外,还有更多场景里的返回功能,如下分别列举。

打开了一张图片全屏展示,要返回到之前的视图,这也是返回,iOS没有返回键,通常也不能左侧滑以返回,在不同的应用,有不同的处理方式,似乎比较多的是两种:一种是点住图片往下拉,要拉拖动一段距离后松开,很拟物的逻辑,符合直观认知,但不很方便,动作幅度太大。另一种是轻点图片一下就关闭,这个操作很简单。但,问题来了,用户根本不知道该用如一种操作,怎么办呢,只能先点一下试试,如果没反应再尝试拉动。有时拉得角度偏了,被当成切换下一张图片。这都让操作成本翻倍。

在一个应用A中,打开了另一个应用B,然后在B中做了一些操作,用户希望返回到A,这时,最佳的方式是用同样的返回操作,原路径一步一步的返回,而不要让操作在B中分叉陷入迷失。一个例子是,一款社交应用,禁止了位置权限,使用中它提示要打开位置权限,按提示进入系统设置里修改设置后,这时用户的期望当然是按同样的操作动作(比如侧边滑)返回原应用,但滑几个发现在系统设置里一层一层的退往系统设置的首页。 负一屏里的“应用使用统计”小组件上点击进入到统计报告,这里再返回,也是类似,莫名其妙的返回到系统设置里。

返回键(“<“)与左侧滑是两个不同的返回功能,通常它们都可用的,但它们确实是两个独立的返回功能。对于用户而言,侧边滑动的移动距离更近、不需要精准的点击,这远比移动手指到左上角并点击更容易。于是,有的应用场景里,看起来完全应用具有侧滑返回功能,但用户反复尝试几次都发现没有效果后,才意识到它只有 < ,而不支持侧滑返回,并不是是自己没滑准。

还有相当多的场景中,滥用模式对话框式的页面。在视觉上,新打开的页面只覆盖原先页面的一部分,类似于Windows的对话框,这时完全不支持返回,而是要点对话框右上角(或左上角)的关闭按钮。有些场景中,还可以按住空白处往下拉以关闭掉,这个看起来很直观,但相当不广泛,而且,一般还要求点在最上方的空白处才能拉(类似Windows对话框的标题栏),大幅度的手指移动,并不太方便。

过度设计

泛滥的动画,把本来直观的东西表现得相当复杂,塞入无效信息,干扰了用户思维。

比如iOS的“照片”应用里,因为是浏览一系列图片,不支持侧滑返回(这也是合理的。当然这要求用户在这里思考一下,应该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),要返回只能按住往下拉。如果有一张图片在列表里比较稍屏幕上部的位置,点开它放大预览后,往下拉以关掉它。用户看到的时,松手后它反方向弹上去了,难免会疑惑:”这是操作有错误的反馈吗?“。这就是过度设计,存在误导性的设计,都可以归为过度设计。如果是过分的误导,那就不是过度设计,而是彻底的设计灾难了。举这个例子说明过度设计,有点不够恰当,只是仓促间暂时没有相到更合适的例子。

失败的通知栏功能

通知栏,说是iOS的各种交互组件里设计得最差劲的,应该没多少人反对。说它完全是失败产品,也不为过。

通知栏,主要功效是显示各种通知消息,最核心的交互元素应该是上面的一行一行的消息。但通知栏本身竟然还有个左右滑动的操作,其左边栏(好像有个名字叫”收藏“)、或者叫通知栏里的”负一屏“,实际上,它就是负一屏,莫名其妙的也同步显示在通知栏里!更糟糕的是,通知栏右边还有相机!!而且糟糕透顶的傻叉设计,进入相机后,你还不能往左滑回来,而是要往上滑!!!是的,你往右走,发现走错路了,不能往左走回来,而是要往上走!这个对称性破缺,真是人类科技历史上的重大创举。

Apple 官网的社区贴,有人提出这个问题,希望增加设置以禁用通知栏里打开相机,但,结论是苹果不作为,帖子里说苹果超过6年了都在无视这个问题了。

具体来讲,负一屏加相机,这两者同时出现在通知栏里,相得益彰,起到了1+1>11的效果。因为通知栏里的消息是用来点开或抹掉的,而抹掉消息又会比批量关掉更重要,因为,如果我不想看某个应用的消息,我干吗不直接禁用掉它的通知呢!之所以允许它通知,说明我想看它的通知,而且要看了再做有选择的打开或抹掉。

所以,对于单条消息的抹掉功能,是重中之重。但在这里,iOS又犯傻了,居然,在一条消息上轻点并往右滑,是扯出左边的负一屏!如果滑动过程中,看到负一屏出来了,那么用户的直觉肯定是往左滑以滑回去,并继续往左滑。因为,在用户的思考里,既然抹掉消息不是向右滑,那肯定是向左滑了。可事实情况时,这里的消息行根本没有任何响应,而相机,却黑压压的从右边排山倒海的扑来,并瞬间占据了整个屏幕。好了,用户傻眼了,往右划拉,企图关闭相机;对不起,关闭相机是往上拉的。太可怕了,被这天才的逻辑蹂躏了无数次。只等未来的某一天实现了肌肉记忆、避开这个恐怖的恶魔。

印象中,之前的 iPad mini 4里也有类似问题,莫名其妙的打开相机,频率没这高,具体记不清了。

写作本文期间iOS 26正式发布,这个问题更严重了——之前版本里的相机底部有白色的横条,至少能视觉上提醒用户,这里可以上拉返回,——现在,这个横条只闪一下就消失了;更严重的是,相机上左右拖动是切换拍照模式,太令人崩溃了。

令人崩溃的的输入法,还有输入文本框

都是为你好——自作聪明的”替你着想“

曾经,有人说iOS上最好的输入法是自带的输入法,只是大多数人不会用。或许吧,在苹果产品中,永远在存在一个最佳体验的路径,那就是你要完全按照着它的逻辑来,不要拥有自己的想法,不要抵触它的任何设定,否则你将痛不欲生。或者吧,这是真的,但iOS却给你留了无数条岔路口,让你一次一次的直错,直到你一条一条的记住不再犯错、以至达到肌肉记忆。

自带的输入法,虽然不怎么好用,也无可太多指摘,毕竟超过了平庸产品的水平。没有数字键,没有标点符号,这就很不方便,难道,像很多输入法那样,把数字键放到最上一行,轻点并滑出去,打出的就是数字,把最常用的逗号、句号、问号等放到最下一行,轻点并滑出去打出标点符号。这种便捷的操作,就是不支持,偏偏要先点切换键,改成数字符号的布局出来才能点,一定要让用户多付出多移动手指多点击的成本。

输入文本框里移动光标,这更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。在文本框里点击,期望把输入光标设置到那里,可光标会在你点的位置闪一下,再回到它原来的位置,重试也还是这样。这个诡秘的事情,据说可能与英文环境下某些习惯有关,像是词首位置、不拆开单词、自动修正拼写等。可是,至少中文下,发现前面打字了一个字、要点过去删掉,这是很常见的事情,但就是不能正常的实现。一个解决办法是在文本框里长按、并在放大镜状态下滑动以移动光标。这个办法可行,但有时并不方便,比如文本框在屏幕顶端要远距离移动手指、尤其单手操作时。

所以,iOS还有一个巧妙的办法,长按空格键、键盘变成模拟触摸板的状态,再移动手指,这确实很巧妙。但,当前输入法通常都有的联想词时供选择,于是你得按着多等上一秒半秒的,等到键盘全变空白后,才能移动,否则就是诡异的联想字母跳动。”iOS帮您体验慢生活、让你心绪平静“。

提交按钮内置嵌入键盘里面,而且还要多占据一个键,即换行键与其左边的标点符号键 ,这两个键合并成”提交“按钮,这种设计很无厘头,在搜索引擎等这种填写关键词并点提交的场景,这样没问题,但在即时通信软件中,要输入的是完整的一句或多句话,甚至是几个段落,标点符号是必不可少的,换行键也有必要的,但iOS偏不给你用!

键盘上没有关闭按钮,在输入完成后,没有”关闭键盘“的功能,在不少场景下,倒是可以点击界面上空白处以实现关闭键盘。于是用户只能思考着,看看外面有哪里的可以点,并尝试,说不定点了一圈都不行。也有些场景中则必须要扯着键盘后面的页面往下拉一段距离后,键盘才关闭。官网社区里也有相关帖子,无解。举例,”信息“应用,收到通知栏消息后直接点击,进入短信会话列表中,键盘是默认打开的,你说这样是方便用户看了短信就直接回复,这勉强认可,毕竟某些国家地区的用户习惯于短信聊天,充当IM一般,但你想关掉键盘,阅读前面的消息,你必须拉扯一下才行。

诡异的照片图片管理机制

这个不多说了,相机拍摄照片、截屏、下载图片全混在一起。把用户束缚在Apple的世界里,不得自由。

一些其他杂项

工作日闹钟,适应所在国家节假日,这种本土化功能,不支持。手工设置闹钟时,允许按一周七天选择,选择了周一到五,返回后,闹钟上会显示是”工作日“,但它就不能给你一个”工作日“的快捷选项,一次选中,这种做了努力但又没做到点子上,与大众吹嘘的苹果产品如何如何的”人性化“之间,还隔着鸿沟。

”信息“应用中,一系列会话按最近时间排序,这很正常。但,如果你在一条比较早的会话里输入一些字,但并不发送出去,然后返回到会话列表中。按理说该会话有最近的草稿,它要优先排在前面,但,并没有,它淹没在一系列会话中,没有任何区分。所说iOS26将要增加一个草稿文件夹。

就这样吧,草草写如上内容,好像大致就是这些了,以后如果有兴致或冲动再继续或随手补充。

也或者,某一天达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,这一切就变成顺理成章的操作。或许,人类的个体或群体本来就在一个个的斯征中转换着。


后记1

此前在一个闲扯蛋群里发的相关的两句,本来是想写入正文的, 不过算了。第一句是产品交互设计中的理念,很有名的;第二句是情绪宣泄。

Don’t Make Me Think: 不要强迫我思考

反抗iOS暴政,自由属于人民。

后记2

另一个群里的求教及相关回复,简单备份,似乎相关讨论有点情绪宣泄

[背景:其前一天在微信发一条朋友圈,文字如下]
苹果iOS真是邪教,正常的用户需求十几年如一日的不实现,作为用户你还不你骂、不能批评、不能呼吁改进,否则一帮教众不仅不来帮你找解决方案,还会批判你这是苹果不是安卓Windows,然后一个个疏远你孤立你,关你精神禁闭。

像极了某个特大型组织。

[下面是相关的群聊内容。其中群友1的情绪化回应,应该是针对上条朋友圈]
求教,神圣的iOS上怎么移动输入文本框里面光标。诉求是,希望点哪里就落在哪里,不要神秘的跳
这量子跃迁式,真不知道哪个大聪明发明的

群友1::(不用苹果不就完了么?
看你吐槽过很多次 
换个别的品牌手机就可以了吧)

难道只能发赞扬苹果的
赞扬的方面还用得着讨论吗吗吗

1::(你不用苹果,不就没这些烦恼了么
并不是说“不会用不要用”

而是说, 你觉得不习惯,完全可以换个别的牌子)


二极管思维了吧

苹果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啊,我又没否认。只不过讨论吐槽咒骂起不合理之处的时候,没必要先声明一句:“苹果牛逼、提个小小的个人化的卑微的建议”

群友2:: (有一天苹果系统史诗级改进,光标操作像android一样高效,苹果粉丝欢呼雀跃,以前钻牛角尖的臭屁用户屁也不是)

真希望下次发新版系统时这么被打脸

1::(...从略)

咱能“正视差距 承认缺陷 ”吗
不便的地方还不能批评了?

3::(苹果该骂的就得骂 google也得一起骂)

当然骂啊
不方便、不合理的地方谁都可以骂


Last Updated on 2025/09/19

发表评论

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